English

消融中的冰川博物馆

1999-06-08 来源:光明日报 汪永晨 我有话说

199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节目除了演播室的场景外,还选择了两个外景地:长江源头的姜古迪如冰川和上海长江吴淞口入海口。

作为母亲河的长江,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可是长江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能识其真面目的恐怕就不多了。这次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把摄像机支在了冰川前,让亿万观众目睹冰川的风采,同时也让观众了解了一些来自长江源头的生态问题。

1998年8月19日,我随中国女子长江源科学考察探险队,向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姜古迪如冰川走去。海拔5400米的一片冰雪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川、清澈的溪水,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队里的每一个人。那次40天的江源行,使我了解到的姜古迪如冰川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通常说的长江源头,是指青藏高原上楚玛尔河口以上的通天河上段源流地区,流域面积约十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5500米以上。

姜古迪如冰川是长江的发源地,更准确地说,长江是由冰川融化的水滴就而成的。长江源区有三条支流组成:沱沱河、当曲河和楚玛尔河。这三条源流从长度看,当曲河与沱沱河相当,楚玛尔河最短;以流域面积而论,则当曲河居首,楚玛尔河次之,沱沱河最小,从水量来看,当曲河为沱沱河、楚玛尔河的5-6倍,以流向一致性来看,沱沱河较其他两河为优,横贯流域中部。因此,确定长江有三源,正源为沱沱河,南源当曲河,北源楚玛尔河。在河源地区,多年冻土发育,冰川雪被,湖泊沼泽和泉源的广泛分布,是长江源头主要的自然地理特色。

8月在我国大部分国土上,还是骄阳似火,可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我们一行人都已穿上了羽绒服。特别是晚上,睡在帐篷里,听着外面的冰雹噼噼啪啪打在帐篷上,那份冷是从里到外的。

9月11日那天早上,大家都格外精神,因为这一天,将是我们经过11天的高原行走,到达目的地姜古迪如冰川的日子。早上出发前,各位同路人向我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江源和这几天走下来的江源有什么不同,她们心目中的姜古迪如冰川又是什么样子:

“我想像高原的风光要漂亮点,但这几天走下来,觉得挺单调。想着母亲河应该更大一点,更汹涌、更广阔,可到目前为止,看了几条支流,才知道母亲也是这么平凡,这么质朴,是慢慢一点一点变得伟大起来的”。

“想象中的母亲本来是慈祥的,可这几天走下来,更感觉到,就像是女人在分娩,母亲河的孕育也有这么长的一段痛苦过程。”

“我觉得姜古迪如可能到处都是白白的冰川,每一个冰川的每一条缝里都流出潺潺的小溪,然后水越来越大。”

下午6点钟,姜古迪如冰川远远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同时,我们还看到两位藏族妇女在把晾干的牛粪堆在一起。她们的家已不是帐篷,而是盖得挺不错的房子,他们的牦牛和羊已放到了冰舌以上,与其说是在那吃草,不如说是在舔食地皮。本来就十分脆弱的高原植被,能经得起这样放牧吗?听1986年到过姜古迪如冰川的队员说,那次他们一路上也就碰到过四五个游牧藏民的帐篷。而我们这一路,隔上一两天,就能见到一个帐篷。那时离江源最近的帐篷离江源还有7公里,而现在牧民的房子离冰川仅有3公里。

站在冰川前,女队员们又向我说开了自己的感受:“冰川一滴一滴地汇集成一条条小溪,然后由小溪又汇集成一条条河,小河再汇成大河,如果不是自己所见,很难想象。遗憾的是,本以为源头的水一定是清澈的。可冰川的水滴在砾石上,使得母亲河一生成就是浑浊的”。

“冰川没有我想象的宏大。但冰塔林在太阳光下看,放射着蓝光,这给人一种想象不出来的神秘感。”

“没有一点人为的杂质,听着那滴哒滴哒的滴水声,觉得大自然那么神奇。”

唐邦兴教授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1986年那次江源行他就是指挥,这次站在冰川前他感慨万千:“姜古迪如冰川和1986年相比,面目全非了。过去简直就是一座冰雕博物馆,冰塔林、冰笋、冰牙,壮观极了,现在的冰川向后退缩了300多米不说,鬼斧神功的‘冰雕’都不见了。”

郑小邛,作为一名女子探险家,1993年、1994年曾两次到过姜古迪如冰川。她说:“我1993年到姜古迪如冰川时,在海拔5600米的地方立了一个牌,这次去可以看看冰川到底退缩了多少。”这次她一到姜古迪如冰川,就拼命地找当年立的那块牌子。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她问唐教授是什么原因?唐教授说:可能是因为牌子立在了冰碛上,冰川消融后,牌子就立不住了。

郑小邛告诉我,我们这次扎营的地方,她前两次来都还是很厚的冰大板。如今,冰大板没有了。那时船可以一直划到冰川里面,现在不能了。

小邛担心:冰川几年的功夫就退缩了那么多,照此下去,12.5公里长的姜古迪如冰川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将不复存在。而这片冰川的形成,则要上万年。

唐教授说:从江河源区9个气候站的观测资料分析,近30年来,研究区与植被发育、生长密切相关的气候要素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一是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趋于减缓,反映出该地区植被返青不断趋于推迟;二是秋季气温下降趋于加快,9月份气温下降幅度加快,使植被枯萎期趋于提前;三是夏季干旱化趋势明显,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使该区域植被的发育迟缓、出草率降低,由于营养不良,植被趋于退化。

我们这次江源行,一路走,一路关注着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发现位于各拉丹冬地区的东坡和北坡山前地带,可见大片沼泽因失水而枯竭、因草甸退化而露出下部沙石,已初步展现出荒漠景观。这种现象在沱沱河和尕日曲沿岸最为明显,并逐渐扩大到丘陵低山,形成了较为广阔的荒漠地带。

正在消融的冰川也是壮美的。特别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在那一串串巨大的冰柱前,我久久地凝视着它们。上来之前,母亲河的中、下游,洪水泛滥成灾,怎能让人想象得出来,在源头,它正在由冰川融化的水,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汇成。

阳光下,姜古迪如冰川融水滴哒,如同“哭”成了一片。

阳光下,姜古迪如冰川还未失去它的博大与安宁。

姜古迪如冰川,何时不再哭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